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科教育

专业建设
位置: 学院首页 > 本科教育 > 专业建设 > 正文

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方案

作者:   时间:2016-02-15   点击数:

一、专业简况

(一)专业基本情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语文科,其后历经万县师范专科学校时期汉语言文学师范(专科)、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及其前身四川三峡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等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是三峡学院第一个本科专业,1998年获学士学位授权,2008年获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重庆市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唯一)、2012年获重庆市特色专业称号(全校三个),其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现为重庆市“十二五”市级重点学科(全校唯一一个正式)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相关专业学科教育(语文)于2014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是学校在渝东北乃至整个重庆广有盛誉的品牌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隶属于我校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该专业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师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现有教授8人(另有兼职教授1人),副教授16人(另有兼职副教授2人),讲师及以下18人;其中博士15人(另有在读博士2人),硕士13人。有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学校学术带头人15人,学术骨干8人。本专业有市级教学团队1个,目前承担市级教改项目12项,市级重点(精品)课程4门(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文学理论、中国现代当文学),市级精品视频课程1门,市级共享课程1门,校级重点课程4门,校级特色课程1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12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联和市教委等项目20项。获重庆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近年来获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500多篇,出版著作及教材50余部。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长期承担着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基础教育中小学校语文师资的培养任务,据统计,渝东地区9县1区中学语文教师一半以上来自本校本专业的毕业生。1994年以来,毕业生中考取博士30余人、硕士150余人,2003年以来,师范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平均90%。另外,本专业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重庆市级奖励50余项,学生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散文、诗歌集多部,发表其它诗文作品、学术论文500余篇。

(二)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负责人为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院长郭作飞教授。

郭作飞教授出生于1973年11月,先后毕业于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贵州大学、四川大学,分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并有浙江大学博士后研究经历。是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市级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市级特色专业、市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负责人,重庆市语言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校社科联副主席,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二、专业建设基础及建设目标、建设举措

(一)专业特色和优势

1.专业特色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紧紧围绕学校“立足三峡、服务库区”的办学定位,在大力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鲜明的专业服务的区域性、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色。毕业生较好地满足了本地区对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的需要,也在三峡库区及社会各行业中获得了较好的声誉。(详参“专业基本情况介绍”部分的内容)

2.专业优势

(1)有较完备的学科专业平台。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科专业平台,包括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特色专业、市级教学团队、市级重点课程等。(详参“专业基本情况介绍”部分的内容)完备的学科专业平台,为本专业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2)有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目标和地方院校生源质量的实际,合理确定了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人才的规格;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保证人才基本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扎实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突出人才对社会的适应性能力的训练;同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具体地说,以学科建设为手段打造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微格训练、课程见习、课程实习、课程论文、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调查 )等实践环节,验证学生在学和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自主能力;以师范技能比赛、教学模拟研究、SRTP(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创新性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其中,自2008年以来,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已连续6年派遣为数众多的师范生参加边远地区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活动,在这一活动的开展中,不仅参与学生以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良好获得了当地教学主管部门的积极认可,而且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也积累了关于这一活动认识、组织、运作的丰富经验。另外,本院创设的SRTP项目开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风气之先,该项目自2004年开展以来,已累计立项并结题包括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在内的各项实践课题研究共30余项,该项目的实施、开展,不仅为本专业实践创新教学模式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受益的活动宗旨。

(3)有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本专业教师经过了严格的学术训练,有较高学术水平;有长期的一线教师实践,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队伍年龄、学缘结构合理,为本专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详参“师资队伍”部分的内容)

(4)有较为齐备的人才培养条件。本专业建有师范微格训练实验室、学科专业图书资料中心、学生自习室、考研学习室等,配备有现代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大量的中文纸质、电子图书、期刊;同时,本专业先后开辟了万州区教委、万州档案局、万州第二中学、万州中学、万州甘宁中学等20余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完备的条件较好地满足了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的需要。

(二)专业建设理念和思路

从1956年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语文科的举办开始,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校已经走过了58个年头。在总结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提高了对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特别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语文教师及其他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规律的认识,形成和明确了学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建设理念和思路。

1.专业建设的理念

本专业将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围绕“立足三峡、服务库区”的办学定位,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努力贯彻“符合专业内涵要求、满足专业社会需要、强化专业地区适用”的专业建设理念,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着力培养“人文素养深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娴熟、符合行业标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为三峡库区及全国各地输送“用得上、靠得住”的合格基础教育工作者及其他汉语言文学相关工作专门人才,把本专业建设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示范作用的专业,办成让三峡库区人民满意的品牌专业,使本专业的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居市属高校同类专业的前列。

2.专业建设的思路

(1)注重专业性

主要包括:

①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力求做到“四个统一”第一、学科教育与行业(职业)教育的统一。新方案注意协调学科专业知识与行业(职业)能力知识的关系,适度增加行业(职业)能力课程的比重,形成较为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能满足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第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新方案在实践教学模块中除传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之外,要加入社团活动、社会调查、行业(职业)能力训练等内容,把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外和社会;第三、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统一。新方案要安排一些采取校内与校外结合的方式的课程或教学项目,通过这种开放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第四、共性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统一。新方案通过设置不同的专业模块,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能相对照顾到学生不同的个性、学习兴趣和择业方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教学科研水平、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建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梯队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训练。

③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新开专业选修课程,扩大实践类课程门数,推出一批适应社会需求、体现地方特色、侧重能力培养的新课程,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实践环节教学和应用能力训练的内容,删减陈旧落后的内容,加强传授现代理念和实用性知识传授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根据特色课、实践课的教学需要,组织编写出版相关特色教材。

④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保障建设。专业建设经费在近5年年均投入40万元的基础上持续增长,未来3年内年均投入40万元以上,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扩大实习基地数量,拓展实习基地功能,以保证本专业教师及学生教学研究、学校交流、技能训练等的需要。

⑤进一步完善现代管理机制。探索和建立科学化、规范化、人文化相协调,高效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在现有学分制管理系统基础上,完善自主开发的高校院系级教学信息管理系统。

(2)强化应用性

针对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目标和地方院校生源质量的实际,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定位,在保证人才基本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满足日益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及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①优化课程设置。围绕培养目标,扩大实践类课程门数,加大课程实践环节的课时和学分比例,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和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

②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参与性实践、模拟性实践、观摩性实践、研究性实践、社会调查实践、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八条途径,实施“大实践”的教学观,将实践教学渗透到专业学习的全程之中。

③积极探索专业实习模式改革。增加专业见习、实习的时间,在精心组织集体性教育教学实习、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的基础上,推进和完善本专业学生赴三峡库区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学校见习、观摩教学实践制度。

④持续推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把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列入必修学分,组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申报立项与师范教育教学相关的开放性、实践性、地方性研究项目,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⑤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把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证纳入学分体系,组织开展文秘、教师技能培训和资格考试、普通话过级及其他与本专业技能相关的培训等。

⑥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支持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文化下乡、志愿者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举办与专业性质相关的各类竞赛或校园文化活动,如师范生技能大赛、教案课件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会、中文风采系列文艺活动等,使课内教育与课外活动互相促进,知识传授与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

(3)突出服务性

针对招生来源主要来自于三峡库区和西部地区,培养中注意因材施教,强调主要为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培养输送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过硬、业务过硬,用得上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以上理念与思路,为了达成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准备采用以下人才培养模式:

1.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坚持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两条腿走路。既坚持汉语言文学的学科本体性,毫不动摇地培养学生关于文学、语言、文化诸方面的深厚专业知识素养;也有意识地通过三笔字、普通话、教师口语、学科教学法等教师专业课程强化学生的执教能力、学习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入手,着力打造学生的语文教师技能与素质。

2.立体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验室建设、校地合作等教学手段或者平台,构建由微格教学、教学观摩、教学见习、教学实习、社会实践诸要素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延生至校内校外的实践环节,在充分的教育教学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中培养专业化、应用型的汉语言专门人才。

3.体验感受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地合作平台,在校、地双方人才交流互动中,延请校外行业专家、中小学语文名师,尝试建立创新创业平台、语文名师导师制、名师名课研习制等,让学生深切体会与感受自己专业成长中的快乐与艰辛、成功与进步,在切身体验与感受中培养起较成熟的专业自主能力,从而走向自己的职业生涯。

4.创新精神养成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SRTP、毕业设计等科研训练方式以及师范生技能竞赛、文体活动开展等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创新能力,实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

(四)师资队伍

1.现有基础

(1)规模和结构: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2人(另有兼职教师3人),其中教授8人(另有兼职教授1人),副教授16人,讲师及助教18人。年结构上,50-59岁5人,40-49岁12人,40岁以下25人。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35人,其中15人获得博士学位(在读博士2人);学缘上,本专业教师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师资队伍规模适中,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比较合理。

(2)主讲教师:

本专业现有主讲教师中有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学校学术带头人11人,学术骨干4人。郭作飞、陈会兵等教授在市内外同类专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另外,通过这几年的积极送培与大力引进,一批年富力强的博士、硕士正成为站在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生力军。

(3)应用型教师:

从本院教师的个人经历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拥有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第一线教书育人的工作履历,他们是事实上的应用型教师。另外,我们和涵盖了万州二中、万州中学、万州教科所、万州进修校以及其他本地企事业单位达成了包括人才交流在内的多项合作协议,上述相关协议,为我们自己培养以及对外引进双师型教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2.建设举措:

(1)通过引进人才、送培进修、访学、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争取达到教授副教授比例由现在的57%提高到65%以上,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有现在的15人增加至18人。

(2)通过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课程负责人等平台,着力培养一批专业领军人物。从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中,选拔教育思想先进、组织能力强的教师,通过集中培训、学术交流、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培养一批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强的管理能力的专业领军人物,组织和带领本专业建设和发展。

(3)建设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专业骨干教师中,选派一定数量、有中级职称或硕士学位的年轻教师,轮岗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作训练,或是参加高校课程开发类培训,使其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同时又能组织实践实训教学,保证专业应用实践人才培养的培养质量和效果。

3.目标呈现:

通过5年的建设周期,力争教授增长至12人,副教授增长至25人,专任教师硕士学位拥有率接近或达到百分之百,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数量达到18人左右,专任教师队伍数量上达到50人的规模。

通过卓有成效的校地合作,让每一位专任教师都拥有中小学一线短期学习、工作或教学的相关经历和经验,使本院百分之80%的教师都能够成为拥有较为成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熟知中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应用型教师,另外,保有校外应用型教育专家数量不少于5人。

(五)教学条件

1.现有基础

(1)近4年经费投入。近4年,本专业累计投入建设经费共计286万元。其中上级财政投入125万元:(1)2009年中央地方共建专项项目“学科专业资料中心”资金100万元;(2)市级重点学科建设资金15万元;(2)重庆市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首批经费10万元;学校自筹161万元:(1)重点学科建设:45万元(校级重点25万元,图书资料购买20万元);(2)重点课程建设经费10万(共计10门,一半经费);(3)实验设备购置36万元;(4)人才引进费用42万元(博士3人费用);(5)学生实践活动、教学教研活动28万元。

(2)实验室和实践条件建设。本专业建有师范技能训练专用微格教室5间,文秘实验室及书法实验室各1间;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资金,建设有大型专业资料中心一个,内有本学科专业图书1万余册,包括:国家图书馆新出《中华再造善本》以及各种大型工具书,资料中心全面向师生开放。同时,学校图书馆开通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数据库、FAJS外文期刊数据库以及10余种试用的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同时,学校还与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建立了共享资源平台,能方便地远程获取各种研究文献资料。

(3)校地合作:学校集体建设有师范实习基地,本专业利用的有20余个。

2.建设举措

(1)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加大校内资料室、微格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

(2)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地合作平台,加强与刘文东语文名师工作室及其涵盖的万州二中、万州中学、万州三中、万州江南中学以及与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拥有良好协作基础的万州档案局、万州国土局、万州甘宁中学、百安移民小学、红光小学、汶罗小学、万州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的沟通与合作,利用地理相邻、情谊相通的先天条件,在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基础上真正建设好让学生受益、使学生成才的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平台。比如万州甘宁中学与我们达成了共建全天候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刘文东名师工作室与我们达成了共建师范生职业导师制、未来名师工作室的合作协议;汶罗小学就与我们达成了共同开展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接纳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老师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转型成为应用型教师等合作协议;小周初级中学愿意成为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师范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平台。我院在巩固现有师范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将继续扩大实习基地的范围,并在时机成熟时准备发展到省外,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积极拓展与万州区域外中小学校、教研机构、党政机关的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区域外实训、实践基地。

3.目标呈现

(1)利用央地共建资金“中国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25万资金,增加学科资料中心资料数量、扩建师范及文秘技能实验室2-3个,设备能够充分满足本专业学生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实际的资料及实验、实训的基本需要。

(2)在万州本区域之中建立5家与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的本专业学生实践、实习、实训、见习基地。

(六)课程资源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

1.现有基础

(1)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拥有4门市级重点(精品)课程(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古代汉语),4门校级重点课程(写作学、文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1门校级特色课程(三峡文化概论)。

(2)在教材建设方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对高校教材选用严格把关,目前本专业绝大多数教材均为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教材或国家“九五”、“十五”规划教材;二是积极进行自编教材建设,目前组织教师单独或参与编写教材十余部;三是重点扶持教辅教材的发展,如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和古代汉语等课程均在内部出版了受到学生欢迎的教辅教材。

(3)在教学管理上,我校为二级学院管理模式,教学工作主要由分管领导进行负责,教学运行主要由办公室主任和教学秘书负责。目前教学管理主要按照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各项工作井然有序,2014、2015年先后获得学校教学管理文科第一、第二名佳绩。

2.建设举措

转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建设将贯穿学科教育与教师行业(职业)教育两条主线。一方面,从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入手,着眼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承传,合理设置语言、文学、文化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从培养学生未来行业(职业)素养入手,着眼于学生的教师技能的锻造,既合理设置、适时穿插有关听、说、读、写以及有关教育教学研究、才艺培养等方面的课程;最后,用课堂内外的实践(实验)环节诸如见习、实习、观摩等将上述两方面内容的课程结合起来,形成学科教育与行业(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

在具体的建设中:

(1)既要注意有效地利用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已有的课程资源建设成果,继续加大对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也要注意创新性地将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完美地贯穿到课程建设中去,在不违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体性的基础上,加大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

(2)在教材建设上,加大财力、人力资源的投入,规划并建设一批符合中小学语文教师培养规律的教材。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关于转型背景下教材建设的举措是:坚持学科主干课、基础课对国家重点、优秀教材的依托;加大对与教师、文秘技能相关课程教材以及教辅资料的自编教材建设力度。

(3)在教学管理理念上,践行尊重教师、以人(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方面将制度约束、激励机制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改进对教师的管理,以人性化的管理来增强凝聚力,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给学生以自主学习、个性选择、公平竞争、发展个体特长的机会和条件。在教学管理措施上,进一步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基于培养学生深厚专业素养、娴熟应用技能的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优化学分制管理模式与教师管理制度。

3.目标呈现

(1)在2016——2017年度,基于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适当调整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并在2017——2018年度上 期在新生中顺利实施这一方案。

(2)与校外专家特别是来自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专家联动、协作,在有重大教研意义的教学课题申报以及充分的教学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研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并编写具有较强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教材2到3部。

(3)形成让教师满意、并利于学生成才的良性教学管理长效机制。

(七)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

近60年来,本专业共为社会培养了13000余名本专科(含函授)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重庆、四川以及周边和全国各地从事教育等其他工作。仅从三峡库区看,这些毕业生在三峡库区教育事业发展中已经成为主要的骨干力量,原万县市所辖9区县中学语文教师的绝大部分均为本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历届毕业生。

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93年以前名称为四川省万县师范专科学校,在全川师专中有良好的质量和声誉,当时的声誉仅排在成都师专之后。1994年增设本科专业至今,主要开办本科教育,承担着为三峡库区培养中学师资以及重庆市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任务,在重庆市尤其是三峡库区享有很高的社会评价。兹举几例:

重庆市名师、研究员级教师刘文东说:“就我接触过的三峡学院中文专业培养出来的语文教师来看,他们大多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三峡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学生在渝东北地区语文界能顶半边天。”

中文系87级毕业生万州房管局副书记丁栋成评价:“作为一名曾经的中学语文老师,对于母校的悉心培养,一直感念在心。另外作为万州区组织部曾经主管大学生村官的领导干部,曾经管理过包括北大、清华毕业生在内的大学生村官,较之其他学校的学生,三峡学院中文系的学生,更加‘做得来、肯动脑、业务精’”。

良好的社会声誉,也给本专业回馈了优良的生源。近4年招生中,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始终保持在120人/年左右的招生规模,尽管招生规模总量相对较大,但本专业还是基本上保证了将近百分之百的第一志愿平均录取率;近年来,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而且也都保持了超过90%以上的毕业就业率。

(八)教学及科学研究基础

1.建设现状

本专业现拥有市级研究平台1个,市级学会1个,校级研究所4个,出版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内部研究期刊《何其芳研究》(年刊)1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11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1项,重庆市社科联和市教委等项目14项。获重庆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近年来获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490多篇,出版著作及教材50余部。

本专业教师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服务地方文化的科学研究工作:与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共同申报获准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足石刻宋代艺术研究》,其研究成果为大足石窟的保护、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主持了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大足石刻文献研究》、《大足石窟与敦煌石窟的比较研究》;已编《何其芳研究》学术期刊25期,主办何其芳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届,共同促进修建何其芳纪念馆;承担有《民国云阳方言研究》、《万州方言志》、《明正德夔州府志研究》、《三峡地区方志整理及研究》、《巫山诗文集成》等重庆市教委及地方政府委托项目,承担了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夔州诗全集》的整理工作,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科研为核心的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有市级重点学科1个,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

2.建设措施

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的学术实力,专业建设必须同时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投入精力不足、科研方向零散狭窄、科研成果量少质低的状况,以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下一步将按照学科专业建设要求,继续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提高科研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促进学科专业的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

3.目标呈现

以“上质量、上水平”为宗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使优势重点学科水平达到同类院校的水平,同时大力扶植形成新的学科优势。形成市、校、院三级学科建设体系,使本专业内部的学科布局更为合理,为研究生教学打下基础。

依托本专业附设的研究机构,大力发展特色研究,使本专业的三峡文化研究、经学研究、何其芳研究等达到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前沿水平,培育标志性科研成果2-3项,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

将人文科学理论研究与三峡地方语言、文学、文化研究尤其是三峡库区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相结合,开拓人文学科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及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三、专业建设和经费管理

(一)专业建设进程

2016-2017年度:

(1)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完毕;(2)选择并着手建设5个左右万州周边地区具有长效合作机制的优质稳定的校地合作基地;(3)校内微格实验室、语音室、资料室、器乐设备等教学设施设备的进一步建设。

2017-2018年度:

(1)人才培养方案在新一届学生中实施;(2)万州周边地区校地合作基地运作情况良好,校地间的人才交流机制开始运行,学生能够定期到相关基地参加教学实习、实训、实践活动;(3)进一步建设的维护校内各种实验场所、教学设施设备;(3)拟建2所左右区(市)外校地合作基地。

2018-2019年度:

(1)已有基地运行情况持续良好,各种校地合作机制运行正常;(2)校内实验设施、教学设备能够充分满足人才培养需要;(3)专任教师已经基本完成向应用型教师的转变。

2020-2021年度:

基本完成本专业的转型,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成为在三峡库区乃至重庆市内有一定知名度和良好口碑的实践性、应用型汉语言专门人才的培养单位。

(二)经费投入情况与使用计划

序号

建设项目

资金年度安排(单位:万元)

2017年度

2018

2019

1

专业建设规划(含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各种调研等)9

3

1

1

2

师资队伍建设20

5

10

5

3

教学条件50

30

15

5

4

课程建设10

2

3

5

5

人才培养(含各种见习、实习实践等)25

5

10

10

6

教育教学改革5

1

2

2

7

产学研合作5

1

2

2

总计:120

47

43

30

地址:博学楼3栋4楼    

电话:党政办公室58102204;学生工作办公室58102360;

学科秘书办公室58105613;教学秘书办公室58105613

版权所有: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 - 澳门新葡官网进入网站 地址: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号 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 

网站网址:

手机版
Baidu
sogou